折叠床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折叠床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86版西游记在泉州取景孙悟空吃面在挖角街拍摄《资讯》

发布时间:2020-11-19 12:56:38 阅读: 来源:折叠床厂家

筷子夹住一根又细又长的面,一直往上拉,直到站到凳子上,想尽办法都够不着面。您还记得86版《西游记》第一集中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初到人间的场景吗?拾衣裳、偷鞋帽、喝酒吃面……这些让人开怀大笑的场景,有一部分就是在咱厝浮桥挖角街拍的,面更是当地阿姨照导演的吩咐煮的。由于拆迁,浮桥挖角街已经不复存在,煮面阿姨也不知去向何方,但所有记忆都留在市民林育新的脑海中。近日他发的对比图在微信上又火了一把。

《西游记》第一集孙悟空挑起又细又长的面条无从下口

见证拍摄

导演要求面又细又长

这条名为《86版西游记孙悟空吃的面是泉州浮桥街道阿姨煮的!碉堡了》的微信描述,86版《西游记》第一集已经出现泉州的影子,那就是当时有“泉州影视基地”之称的浮桥挖角街,很多剧组来取景,孙悟空吃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的。

不仅有文字描述,还有视频截图和实景对比图,每一张对比图上还写有红色的大字说明:“仔细看后面的墙壁,是否眼熟,我家的哦。”“猴子吃的面还是我们街道阿姨特意煮的。”“我家门前拍的,上世纪80年代街道还是石板路。”“悟空就是站在这家店铺前拍哦。”

《西游记》第6集,唐僧师徒送别观音,场景为开元寺大雄宝殿前。

但仅凭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就能说明这是真的吗?经过寻找,记者发现这组图片最早是2013年9月17日出现在网友@小新寻梦 的新浪微博中。

联系上@小新寻梦 后,记者得知他本名叫林育新,从小在挖角街长大,正是这组照片的发布者,对比图也是他亲自制作。他也是剧组来拍《西游记》的见证人之一,当时他才十岁左右。

林育新回忆,拍吃面那场戏前,导演特意吩咐街道的阿姨做一碗面来,还要求那面要又细又长。“拍的时候就挺滑稽的。”林育新说,由于拆迁,不知当时煮面阿姨的去向。

第23集里悟空一跃而下的城墙,如今在清净寺仍可看到。

上世纪80年代挖角街的石板路

孙悟空在这家店前被围观

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

林育新家的墙进入镜头

难忘经历

“孙悟空就在我家化妆”

“那时候真是兴奋,孙悟空就在我家化妆,导演的小机器也放在我家,吃面的场景就在我家对面,以前叫作供销社。”说到目睹拍戏那一段,林育新难掩兴奋之情。“当时在我家化妆,觉得演员也挺难的,全身都贴满毛,很热还一直出汗。”

“选的群众演员都是当地的,选中的还有5块钱酬劳。我因为个高,没当成群众演员,很遗憾,但我一直跟着看,从没见过那么大阵仗。”林育新介绍,当时家里没有电视,导演旁边有一台,一边看电视一边喊“开始”等等口令,十分新奇。

“其实当时不知道拍的是《西游记》,到后来《西游记》播出了,才发现这正是在我们这拍的嘛!”林育新说,“说来挺可惜的,现在这个地方已经看不到了。”

城市变迁

制作图片留下回忆

86版《西游记》已经播出近30年,林育新为什么会在2013年发那条微博呢?

“当时不少媒体报道《西游记》在泉州一些地方取景的消息,我就想起我土生土长的地方也曾是取景地,很有感慨。”林育新说,上世纪80年代的挖角街和现在的西街一样,古厝、石头房、石板路等,一切都是古色古香。小时候和小伙伴们走街串巷玩闹,每一条小巷都非常熟悉,充满回忆,心里很是不舍。“《西游记》之所以在这里拍摄,是因为这里古香古色。到了上世纪90年代,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,房屋有旧的也有翻新的,十几年前拆迁后,什么都没有留下。现在只有商品房,所以就想制作图片留念。”

“如果没有拆迁,现在依然还是一个很好的影视基地。我记得当时有五六个电影电视剧剧组前来拍摄,具体名字已记不清,但《西游记》是第一部,影响又大,所以印象很深刻。”林育新说。

■相关链接

《西游记》

曾在泉州多地取景

86版《西游记》中二郎神的扮演者林志谦曾在接受采访时说,剧组拍摄几乎走遍全国,其中福建来了3趟,曾两次到泉州取景。他回忆,第一集孙悟空出世后,抢人家衣服穿,跳进市场的那一段戏就是在浮桥挖角街拍摄的;而另一组《传艺玉华州》的戏则是在清净寺内拍摄。导演杨洁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及,接下拍摄任务后,曾制订两个月的采景计划,其中包括泉州开元寺。

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

闽南网1月8日讯 一位白发老人爬护栏,在机动车道上一阵小跑,只为追上一趟公交车。泉州市区北迎宾大道东侧的华侨大学公交车站撤站后,这样既揪心又危险的场景,已经上演了半个多月。

北迎宾大道两侧的华侨大学公交站,一侧被撤,一侧仍保留

“华大站都20多年了,说撤就撤,周边每天几千人次乘车都受到影响!”华侨大学东区住着342户1068名居民,上周以来,多名华大教职工先后致电海都热线通95060,希望能改变这一现状:站点没了,公交车停机动车道上,附近居民、学生出行只能在混乱和危险中上演“穿越火线”。

海都记者连续一周走访调查发现,5年前的规划,拟在旧站点附近建设公交始末站,北迎宾大道改造时便撤了这个华大站,可如今的现实情况是始末站无法建设,而规划却没能跟上这一变化。对于这个不合理的现象,泉州市规划部门、北迎宾大道拓改工程指挥部、公交公司、业委会和华侨大学几乎都能达成一致意见,要恢复站点,提方案研究整改,但由谁来提方案,一度未能达成一致。连日来,经海都记者介入协调,最终将由华大来提交方案。

不管男女老幼,下公交车后必然要“跨栏”

撤站之后的 混乱与险情

老站被撤少人知 20分钟20多人翻护栏

前日上午,海都记者来到华侨大学东区门前,原站就在华大东区大门右侧十几米处,自2014年夏天拆除后已没站台,也不见路线牌,但市民们仍在这里等车,公交车也仍在此停靠上下客。而斜对面对应的华大站没有撤,施工方有预留公交港湾式停泊点。

上午9点,护栏外的机动车道上站了几名乘客,其中一位抱小孩的张女士告诉记者,她并不住在附近,别人告诉她站在这里等车就行,“我看他们都翻护栏在这里等车,我抱小孩不好翻,就从缺口绕过来”。

张女士说的护栏缺口距离公交停靠点约60米远,愿意去绕路的市民并不多。“这里明明有公交车停,为什么没站牌呢?”张女士有点疑惑。

记者原地观察了20分钟,先后有20多名乘客翻越护栏到机动车道等公交,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,其中一位还拄着拐杖。护栏高90厘米,有人在护栏下放置了一些方形垫脚石,有些老人翻护栏动作很熟练,但有几位站在垫脚石上颤颤巍巍,需要同伴搭手帮忙。

前天中午11点多,华侨大学附近的中小学陆续放学,来这侧等公交的学生、接学生的家长渐渐多了起来。大家纷纷涌入非机动车道等车,有的从东区一侧翻护栏或绕缺口过去,有的甚至从对面的华侨大学直接横穿马路过来,北迎宾大道的右侧三车道很快就被等车乘客占据一车道。

为了方便跨越护栏,有人搬来垫脚石

无站点公车照停 记者目睹有人险被撞到

这还只是平峰期,早晚高峰期翻越护栏的人更多。昨日记者再次来到原站点,从早上11点到12点间,一个小时内就有41辆公交车停靠,等车乘客100多人,除了华大东区的居民外,还有第八中心小学的学生、华大学生和华大新南区的居民,还有些是来原华大站转车去惠安、洛江的人。

乘客多,线路多,公交停靠也就乱了。有时一次停四五辆车,占据了两个机动车道。乘客要上车,不得不在几辆交叉停靠的公交车中穿梭。

记者也亲眼看到了一次险情。上午11点半,一辆公交车还未停靠,一群穿校服的学生就争相往公交车车门跑去。一个男学生追着车,想从公交车后门上车,他只顾着上车,没注意到后面又来了一辆,险些被撞到。

“确实挺危险的,”42路公交车一位司机说,华大门口是上坡路段,车要加油门,车速都较快,“从华大横穿马路来坐公交的也不少,很危险。”尽管危险,但不停又不行,“广播报站还报这个站的,公司也没有通知我们不在这儿停”。

泉州公交第三分公司吴经理介绍,途经原华大站的11条公交线路他们公司占了6条,每天约480趟公交,每趟平均至少5个人,总的乘客达数千人次以上。“华大公交站设立20多年,上下乘客多,取消华大站并不合理,不少司机也反映,现在在机动车道停靠很危险”。

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

闽南网1月10日讯 “儿啊……”哭声打破了沉寂,老陈夫妇声嘶力竭,却再也唤不醒心爱的儿子。经过5天的打捞寻找,昨天下午,在泉州市区云谷东云路内沟河,找到了失踪的22岁泉港男子陈小峰(详细报道:泉港老陈夫妇俩四处奔波 市区寻失联48小时儿子)。

昨日下午5点,内沟河桥头围起了十几米的警戒线,一处简易帐篷内,聚集了十几名亲属。内沟河经过排水,约一米高的水位,打捞队员最终找到了死者的具体位置。下午3点左右,死者遗体被打捞上岸。

打捞队员从死者口袋发现了一个钱包,通过里面的身份证,东海派出所民警确认了死者身份。

“我现在心如刀绞。”小峰的姑姑陈女士说,对于小峰的意外死亡,他们难以接受,一旁老陈夫妇正帮儿子换好衣服,准备送儿子最后一程。

“他来公司两年了,挺老实的一个人。”小峰的老板郭先生赶到现场,对员工的离世感到惋惜。

死者的舅舅陆先生说,小峰在距离坠河位置约10米的桥洞下被打捞上岸。

从民警调取的监控发现,5日凌晨5点左右,小峰一行人下了出租车后,小峰背向坐在护栏上,不知为何,后仰掉入河沟内,随行的男子立即报警。

事发的云谷东云路内沟河有七八米宽,水深两三米,有些浑浊。而内沟河两旁的石护栏,只有三个手掌长,四五十厘米,还不到记者的膝盖位置。石护栏的安全隐患,一直让周围的居民揪心。

“上次还掉下一个老阿婆,确实危险。”附近居民余先生说,他住这20年了,这些石护栏很早就有了,由于太低,一些小孩和老人从旁边经过,不小心容易坠河,周围集中了大量的居民,平时内沟河附近人来人往的。

东海派出所的民警也向记者反映,由于石护栏低矮,没有增加护栏,存在安全隐患,他们也时常接到这条内沟河一些居民坠河的险情。(海都见习记者 黄晓蓉 赖志昌)

闽南网1月12日讯 “吃不起,一个盒饭三四十;喝不起,买瓶水要5块起!”最近,一则吐槽动车上盒饭贵的帖子,被泉州网友狂转。帖子除吐槽外,还透露一个很少人知道的事:动车上有15元盒饭!

为求证这件事,海都记者也是蛮拼的,昨日特地搭了两趟动车,往返泉州、厦门之间,想尝一尝这15元盒饭的滋味。

有蒸饺,也有红烧狮子头套餐,味道挺好的。虽然每次叫餐,乘务员都率先推荐三四十元价位的盒饭,但是记者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,终于吃上了这顿物美价廉的15元高铁套餐。

另外,铁路客服告诉海都记者,根据《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》的规定,2元预包装饮用水和15元盒饭,在高铁上不断供。报纸前的厝边们,以后乘动车要懂得点餐哦!

15元一份的红烧狮子头饭

40元一份的牛肉饭

【记者体验】

15元套餐味道挺好 乘务员不主动提及

昨日下午4时15分许,海都两名记者在泉州高铁火车站出发,搭乘D3213次动车前往厦门。上车后,记者询问是否有盒饭,乘务员推荐了40元(加蔬菜汤)和53元(加排骨汤)价位的套餐。乘务员称,不加汤单点盒饭的价格是35元一份。

“15元的盒饭有吗?”记者问。

“当天的没有,前几天生产的,你要吗?”乘务员回答。

记者询问,是否有15元盒饭不断供的规定,乘务员给出的解释是,当天的卖完了,“有非当天生产的15元盒饭,也不算断供。”乘务员说,不知为什么,这两天来问15元套餐的乘客较多。

记者注意到,在餐台的右侧,贴着一张价目表,写着套餐价格有每份15元、25元、30元、35元、45元。

昨日下午5时20分许,记者搭动车由厦门返回泉州,在车上再次询问是否有15元盒饭,这回,乘务员终于点头。称有蒸饺,也有饭。记者随机点了一份15元的红烧狮子头和一份40元的红烧牛肉。

红烧狮子头盒饭里有一个卤蛋大的狮子头、一份海带丝、一份酸菜、一份花生黄豆,味道还不错。红烧牛肉套餐料稍好一些,有一份牛肉、一个卤蛋、一份红烧肉炒笋、一小份菌菇。

【乘客声音】

多数人嫌动车盒饭贵,不知有15元套餐

动车上,海都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名的乘客,多数人认为动车上盒饭太贵,只有十分之一乘客知道有15元盒饭一事。

在厦门北站,海都记者在出站口见到马先生一家3口。他告诉记者,他们是从南京来到厦门。昨天中午12点多,餐车第二次推到他们面前时,他喊住了乘务员。盒饭只有牛肉(53元/份)和猪肉(48元/份)两种。马先生点了一份猪肉套餐。

“餐拿到时,才发现汤上标价18元”,马先生的妻子说,乘务员在销售盒饭时,把汤价也算在内,是捆绑销售,如果有提前告知,她可以选择买两份饭,不要汤。

同样是从南京来厦门的何先生,为了节省,也点了一份48元套餐,一家三口分着吃。

大部分乘客说,会自带零食上车,也有一小部分乘客说,出门就是花钱的,偶尔买一次贵的也可以接受,动车上的套餐卖贵一点也是正常的,只要不要太离谱了就行。

【部门回应】

文件确有规定,15元盒饭需不断供

2014年8月,中国青年报曾进行过一项调查,在参与调查的225830人中,有93.6%的受访者认为高铁、动车上的盒饭“太贵”,80.3%的受访者坐高铁、动车即使赶上用餐时间也不买盒饭吃。

昨日下午,铁路客服12306的服务人员向海都记者确认,高铁、动车上确实必须提供15元盒饭。如有15元盒饭断供情况,12306将督促列车整改。

根据《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》相应条款规定,“供应品种多样,有高、中、低不同价位的预包装饮用水、盒饭等旅行饮食品,2元预包装饮用水和15元盒饭不断供”。

但海都记者体验过程中,每次向乘务员询问是否有盒饭时,乘务员都没有主动提及列车供应15元盒饭一事,而是介绍价位在30元以上的不同套餐。只有记者主动追问,乘务员才提及此事。

【网友声音】

@Bella-90:每次都是四五十元的饭啊,感觉味道还行吧,至少咽得下去!也没听列车员说有15元的!

@真州花郎:多带几桶方便面,将就下算了。网友这么一扒,估计15元的盒饭愈发难吃了。

@脸蛋好似红苹果:一直都能买到十五元的盒饭,只是铁路部门没有宣传,很多人现在还不知道。

@柳子辈就一个柳:我那天坐车,听到乘务员叫卖15元的快餐,只是我不想吃。(海都见习记者 黄晓蓉 海都记者 林莉莉 文/图)

膨胀螺栓

螺栓机价格

铆钉厂家

紧固件价格